您现在的位置:童秀网小学教育网小学科学小学科学说课稿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9 课《生物与环境》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9 课《生物与环境》说课稿

04-03 19:27:44| http://www.ertong6.com |小学科学说课稿|人气:483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9 课《生物与环境》说课稿小学科学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第一单元第9课的内容,原课题为《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这是在学生经历了绿豆种子发芽的过程,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建立、管理鱼和蚯蚓的栖息地的基础上,将汇集、整理、整合观察到的事实和收集到的资料,进一步建立起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并将这一看法扩展到对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因此,本单元的标题《生物与环境》似乎更贴切于本课的教学。本课与其他实验活动探究课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对前一阶段的实验探究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教学难度也比实验活动探究课大。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①讨论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这一部分有两项内容。一是“香蕉、松树、仙人掌生长在什么地方?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二是关于天鹅、白鹤的形态、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②找动物的形态习性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互关联的地方。

二、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通过深入认识教材,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我设定了以下的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与它们的生活环境,了解植物的叶与环境的适应性。

2、通过比较天鹅、白鹤的形态结构,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适应性。

3. 通过相关视频、图片,学生更深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性。

能力目标:

1.懂得如何利用网络获得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

1.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了解动、植物的形态、习性与它们的生活环境适应并能自己总结出以上结论。

三、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喜新好奇,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知识水平,与小组成员共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以来,学生一直在接受科学探究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而且在科学探究方面所需要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都比三、四年级有进一步的发展。

四、    教学策略及教学过程

我设计本课主要构建以“探究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只有切实以活动为基础,才能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可供研究的材料,直观的教学产生感性的认识。

(一)   创设情景,激疑导思

科学探究始于疑问,但科学问题的提出,需要有一定客观基础与求真创新的精神。

松树、香蕉、仙人掌都是学生熟悉的植物。我设计本环节时先出示这三种植物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很多学生都认为太简单了,但真的说起来才发现自己对这些植物只有片面、大概的了解。这样老师很自然地引出要探究的问题: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二)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科学探究必须要通过交流,没有一个人能单独一人进行研究,必须和同伴进行交流,信息互相沟通,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讲科学探究从表面意义上讲就是探索研究,探索是去寻找证据、寻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研究是和同伴一起切磋交流,甚至是辩论,这个交流的过程,就是探究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过程。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收集事实进行探究,我设计了下面一些环节:

 

1、观察松树、香蕉、仙人掌的叶。每6人为一小组,为每小组都都准备了这三种植物的叶。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叶,比较三种植物叶的不同,讨论这三种植物的生活环境与它们的叶的形态有没有关系。

 

2、公布网址,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查阅松树、香蕉、仙人掌的资料,主要观察它们的叶的特点,比较它们的生活环境,小组讨论叶的特点和生活环境之间有没有联系,是怎样的联系。验证同学们讨论的结果。

 

3、“植物的其他器官、其他植物也会与环境适应吗?”当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松树、香蕉、仙人掌的叶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后我又提出了以上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收集足够的事实进行全面地研究,所有植物的形态结构都与其生长的环境适应。这一环节是通过进入资源库参观实现的。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事实资料。

 

4、研究动物。天鹅和白鹤是平时少见的动物,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进行教学更直观,更生动。老师指导学生进行适当地记录,听取学生的讨论。重点提示观察、探讨天鹅、白鹤的颈、腿、喙(告诉学生课文中“嘴”的说法不科学)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怎样的联系。然后邀请学生进入资源库中学习交流其他动物的特点。

 

5、整理归纳。把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贴在黑板上,向全班展示。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不同,是学生主动地在这些条件的互相作用下得到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怎样让学生在40分钟内经历人类历史上,几个月、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研究呢?这就是我们做老师的艺术。

(三)   汇报成果,学习评价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鼓励学生对前一阶段的研究作书面的总结与反思。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学习评价栏目讨论并填报。然后以竞赛形式汇报本小组在参与整个活动中感受,各小组互相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学生们畅所欲言,各书己能,整节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最兴奋的是他们发现无论植物还是动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通过参与自主探究教学活动,学生在思维方法、看问题敏锐程度上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也有较大的提高。

 

(四)   生动表演,活跃气氛

整整一节课的查找资料、归纳整理前一阶段活动的记录、结果,虽然也有讨论、交流和汇报,但内容、气氛似乎较严肃。为此我设计了有趣的表演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扮演鱼和蚯蚓,表演鱼、蚯蚓和“我自己”在遇到危险时的反应。学生们的表演都搏得了大家轻松一笑。

最后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鱼和蚯蚓的哪些特点,使它们能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生存?”“鱼能在蚯蚓的生活环境中生存吗?”“人能够在鱼和蚯蚓的生存环境中生存吗,为什么?”,以此来归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五、    教学评价

1、 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师:天鹅、白鹤数量的减少可能同什么因素有关系?

此问题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能从“天鹅、白鹤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方面思考,同时,直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2、 自评与互评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发现,每一个进步,每一次小小的成功,老师都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每一步的付出都得到肯定,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课后还进行这样的自评与互评:

 

我很棒

仍需努力

有待改进

自评

组评

自评

组评

自评

组评

积极探究主动参与

 

 

 

 

 

 

认真思考

 

 

 

 

 

 

小组合作

 

 

 

 

 

 

积极发言与汇报

 

 

 

 

 

 

 

在评价的同时学生学会了正确地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在评价中获得了进步。

 

六、    教学体会

 

1、通过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设制教学网站,既使教材原有的魅力尽情地发挥出来,也使一些不太符合教学实际的内容通过调整有了落脚点,达到了教材与教学的有机融合。

2、在网络中进行科学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学习参与性强。利用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学习,让交流与分享更广泛,有利于学生协作学习,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学习的主人。

七、    板书设计

生物与环境

      

                      香蕉           松树              仙人掌

 

叶             宽大          针形                刺

适应

生活环境       雨量多        干旱寒冷           干燥

 

 

 

 

天鹅                    白鹤

 

 

形态结构          颈长 喙宽扁  脚有蹼       颈长  喙尖  腿长

适应

生活环境           水面游泳                   浅水岸

 

(设计意图:将植物、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进行对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关键字:小学科学说课稿,小学科学说课,科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