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童秀网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第三册《加减法估算》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版第三册《加减法估算》教学案例及反思

11-30 14:08:10| http://www.ertong6.com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人气:589
人教版第三册《加减法估算》教学案例及反思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人教版第三册《加减法估算》教学案例及反思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了解大致的结果,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 在老教材中“估算”做为学生的选学内容,可是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各学段都要加强估算教学,成为学生必学内容。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积极的意义。本人结合教学《加减法估算》时的几次尝试,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思考:第一学段主要是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如何创造现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与“生活接轨”中学习估算? 首次理解:结合具体情境,展示估算的科学合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现实问题,学生只有在具体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 背负着“行囊”,行走在第一次尝试的路上: [案例一] 一、创设情境,开门见山 出示:热水瓶(28元)  电水壶(43元)  6个杯子(24元) 师:妈妈去商店买这些生活用品,请在半分钟时间内快速估算一下妈妈带100元钱够不够?(我特别强调是“半分钟”) 二、估算方法探究 1、学生尝试(一会儿,教室里小手林立) 2、反馈: 生:够的。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28+43=71   71+24=95   95<100,所以是够的。(许多学生表示赞同,想不到这么多学生是“先算后估”,可我还是肯定了他的想法) 师:你真棒,这么快就算出了准确数。但老师只要求估计一下大约多少钱,不用算出准确数。 学生有些茫然…… 3、探索估算方法 师:有同学估算了吗?大约需要多少元?(没有学生举手) 师:你们觉得整十数的加减计算容易吗?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些数看成整十数来算呢?(几个学生有所领悟,犹豫着举起了小手。) 生1:把28看成30,43看成40,24看成20, 30+40+20=90,大约需要90元,100元是够的。 师:真不错! 又追问:为什么把28看成30而不看成20呢? 生1:因为离30近,与20相差太大了。 师:对呀,估算时我们应该把数字看成接近的整十数,这样可保证结果更接近准确数。 还有别的估算方法吗? 生2:我用减法,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电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买杯子够了。 生3:我先算十位,20+40+20=80,个位上8+3+4<20,所以是够的。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不错,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都看成整十数来算了。 师:为什么要看成整十数呢? 生:算起来比较快,很简便,不麻烦。 4、小结:是呀,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算出准确数,只要估计一下,知道大约是多少就行了。 三、巩固练习 1、第31页“做一做”:我们来估算一下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 2、独立完成第32页第1—3题。 困惑与反思: 1、一开始让学生估算时出现了冷场,没有学生进行估算。这是由于学生并不明了“估算”的意义,估算的功能,更缺乏估算意识。在加减法估算之前,刚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笔算,一直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结果是不能差之丝毫的,估算却与精确算形成了一个反差。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很较真的,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估算的经验。尽管我限制了时间(半分钟),但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意图,急着精确算了。我询问有没有学生估算时,学生还是没猜透教师的心思。

2、感觉整个教学就是为使学生会估算而学估算。由于开头冷场之后教师的点拨、启发,造成了教师过早的介入。几个学生猜到了教师的意图,顺着教师的思路把数字看成整十数来计算,并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以致其他学生也没有打开思路,在后面各个情境中的估算,都单一地沿袭了这种方法,成了反复的机械的估算练习。虽然学生也学会了估算的方法,但是在教师的暗示下领会的,缺少了积极的开放的思维。学生所能感受到的,可能仅仅把估算理解成是一种快速、简便、近似的计算方法,把估算的能力当成一种技能、本领。除此之外,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这在练习中反映了出来,如判断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29+53、100-10-12、98-19等),学生就遭遇了困难。他们只会估计大约是几十,但到底是大于还是小于就难分辨了,认知能力没能得到提高。 在反思中改进: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课教学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口算和笔算,不仅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且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因此对100以内的加减法不容易产生估算的需要,估算意识的培养比较难。另外,学生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近似数”,同时还未形成“整十数相加比较方便”的认识,也影响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基于这样的考虑作了如下的调整: 1、调整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改为“体验估算在某些情境中的便捷性”。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人们往往用估算的方式进行大数目的计算。而100以内的加减法位数少,学生习惯于精确计算,不容易产生估算的需要,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了。所以调整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学生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 2、体现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思想。通过买笔的情境,让学生讨论“两只笔大约多少钱”这一问题,充分展现他们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在比较中进行优化,从而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这一次,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从上次试教中吸取有益经验,带着美好的憧憬,行走在二次尝试的路上: [案例二] 一、切入生活,体验“近似数” 告诉学生老师的年龄大约是30岁 猜一猜:老师可能有多少岁。 试一试:将老师提供的数说成最接近的整十数。 二、创设情境,探索方法 1、引出估算 师:老师到了笔庄之后,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能不能帮

www.ertong6.com 助老师解决? 问题一:我有100元钱,把这些笔都买下,够吗?你是怎么想的? 2、估算的基本方法 问题二:买19元和52元这两枝笔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这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这种方法是怎样的?(板书:最接近的整十数) 3、试一试 问题三:52元的笔比19元的笔大约贵多少? 问题四:100元买三枝笔够吗?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问题五:100元还够买什么?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看来估算还真比较方便,除了买东西可以用估算,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到估算?在练习中体会: 1、快速判断:哪条路最近 2、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预计结果 四、课堂总结 分析: 1、一改第一次教学中的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而是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让学生体会估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及范围,并练习“近似数”,为后面的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做好铺垫。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估算,初步感受估算的便捷。 2、在探索解决问题时,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和优化的过程,从中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体验估算的便捷性。试一试中有些估算的方法可以多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应用拓展中让学生用所学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是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的巩固,又进一步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再次思考: 1、人教版第三册第31页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 因为这里涉及到的数是两位数,对学生来讲精确计算并不难,在估算时学生精确计算,在学生口算、笔算很方便的情况下,应该是允许的,因为题目中没有显示出估算的优越性。因此估算必须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产生估算的需要,没有需要,教学估算意义无法体现。 2、估算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可以用连加,也可以用连减,还可以用加减混合,中间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教材上的问题: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下列生活用品,带的钱够吗?如过学生想到:把热水瓶的28元看作30元,烧水壶的43元看作50元,茶杯的24元看作30元,合起来是30+50+30=110元,学生认为带100元钱不够用,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四舍五入”的知识,但学生应对自己的估算结果做出解释:带的钱应该是少于110元。换句话说在具体估算的过程中,估算的结果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的估算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学习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估算策略。 3、 新课标强调的是估算意识,不强求方法的固定性,学生的估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各不相同,即使估算的结果相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可能是不同的。估算过程的解释,课本要求学生用语言来表达,书面作业时我认为最好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用文字简要写出来,不写出来有可能老师不领会学生的用意。估算的方法上,如两个数相加,既可以两个数都取近似数,也可以其中一个数取近似数,总之方法要结合题意灵活选择,不一定是四舍五入法,但有一点我们要清楚:估算要以准确熟练的口算为基础。这里学生的口算基础是: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过,我个人认为“≈”提前介入,(人教版教材是在第五册第70页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中才出现)利于表达估算的策略,这样也体现出数学的严谨性。 4、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学生有了一定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后,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渗透和训练,合理利用,让学生灵活运用,养成估算的习惯,并能带着这个习惯应用到实际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

关键字: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