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乃成人之父:向儿童学习幼教经验论文,
——有感于《实幼教师经验100条》的第2条
“在孩子身上有永远学不完的东西,你是老师,但是得记住向孩子学习。”这是《实幼教师经验100条》中的第2条。记得在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儿童观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儿童乃成人之父”。她认为儿童创造了成人,不经历童年,不经过儿童创造就不存在成人;儿童是未知力量的拥有者;儿童不是事事都依赖成人的呆滞的生命,或是一个需要去填充的容器。我觉得这条经验和这样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以前对于这样的经验、观点,对于其深刻的内涵,我还是一知半解,而且颇不以为然。而时隔20年,在教学第一线,我才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奥秘。尤其是近几年来发生在我与孩子之间的一件件事,终于让我进一步领悟到这些话的深刻寓意。
有一次,我和孩子们在活动室里正制作《大树和小鸟》的手工作品。孩子们剪的剪,插的插,兴致正浓。可是很快先做好的孩子就发现插进去的小鸟在抽动时(让小鸟飞动)容易掉下来。怎么办呢?正当我绞尽脑汁想办法时,奕奕对我说;“老师,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连忙走过去看个究竟,只见奕奕把后面插进去的纸条折叠了一下,这样抽动时小鸟就不会掉出来了。我的眼睛一亮,马上表扬了奕奕,并且把他的好办法告诉了其他的孩子。瞧!“向儿童学习”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神奇!
以前,为了让幼儿参加绘画比赛,我们有的老师就集中精力对幼儿进行指导,并定好主题,还有的干脆让幼儿临摹。在我们看来这些画都极富想像、且充满童趣,主题鲜明,色彩绚丽,格调明快。而当我们幡然醒悟:“儿童是成人之父”,我们应当“向儿童学习”时,我们突然意识到是我们的言行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和想像,是我们的主观剥夺了孩子自主的权利。其实道理我们非常清楚,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让孩子自己选择,充分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因为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是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真正提高自身能为,获得发展。所以以后的每次参赛活动,我总是积极引导讨论,让他们画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样他们才能满怀热情、情趣盎然地参与。在“长大以后的我”主题绘画比赛中,孩子们有的画:“我是小画家”,有的画“飞向太空”、有的画“闪亮的舞台”……。小朋友们都积极踊跃地参与绘画活动,我发现他们的画都很有创意,充满童趣,有一种稚拙的美!后来,许多孩子的作品都获得了绘画比赛一等奖。其实对我来说,获奖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让我醒悟,让我记起应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我避免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脱节。难道孩子不值得我学习吗?我顿然感悟到“儿童是成人之父”、“向儿童学习”这两些话的深刻哲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做到“向儿童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作过一首发人深省的小诗: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孩子的纯真、质朴、真实、自然,让我感动,让我回味;当孩子向我们学习的时候,我们不妨试着走进童心世界,站在儿童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观念,反思我们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