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童秀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古代文学古代散文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写作背景

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写作背景

11-30 14:16:22| http://www.ertong6.com |古代散文|人气:616
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写作背景古代散文,
  [写作背景]
  本文作者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自幼能文。熙宁间,父亲晁端友为新城县令,补之随父同往新城。时苏轼为杭州通判,补之登门求教,获其指导。曾作《七述》,述苏轼之言,叙钱塘风物之美,苏轼有“吾可以阁笔”之叹。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补之创作成绩斐然,苏轼称赞他“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晁君成诗集引》)。补之对记体颇为擅长,《鸡肋集》内有记三卷,计23篇。其《照碧堂记》叙登堂眺望之情景,有“其南汴渠,起魏迄楚,长堤迤靡,帆樯隐见,隋帝之所以流连忘返也”云云,凭吊古迹,抒发感慨,气势磅礴,与苏轼《超然台记》“南望马耳、常山”一段,意态甚相似。《四库全书总目》内《鸡肋集》提要称晁氏之“古文波澜壮阔,与苏氏父子相驰骤”。新城,宋属杭州路(今属浙江桐庐),其北三十里有官山,即北山。此文为作者游北山数日后所追记。
  [层次结构]
  本文为新城北山的游记。
  第一段记叙此游所见之景物。第一层,即开头一句:“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总叙此地山深景幽的特点。第二层,先紧扣“大松”着笔,记松之形状、松下之泉、松间之藤、松上之鸟;而后写登西峰所见茂密的竹林。第三层,记叙山顶僧居的情况,写了僧人的神态、僧屋的形状、风声和铃声。处处渲染幽深的气氛。
  第二段记叙夜宿山上的情景,写山空月明、梅棕森然,继续营造幽深的氛围。
  第三段叙作记以追怀此行。从“犹恍惚若有遇”之描写可见幽深的北山给作者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
  [内容述评]
  祖国的山川多姿多态,新城北山以其幽深奇特别具一格,作者以动人的笔触对此作了形象的描绘。阅读本文,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把我们带到了幽美的北山,让我们领略他的生动文笔和艺术情趣。

关键字: 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知识,古代散文赏析   晁补之 北山 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