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童秀网幼教文章早期教育早期美术教育早期阅读中的美术语言

早期阅读中的美术语言

11-19 23:32:38| http://www.ertong6.com |早期美术教育|人气:312
早期阅读中的美术语言早期美术教育,

      从事儿童读物的美术创作和美术编辑工作已有20年。大约有近十年的时间面临这样一种困惑——我可能没有多少童心。因为我被一遍又一遍地告知:孩子们喜欢看的是“美丽的大眼睛、甜甜的笑脸、色彩鲜艳的花衣服……”而我总不能由衷地画出这些习惯见到的甜美插图。这些统一过口径的画具有相同的表情,类似的动作,以同样的规律概括的线条……常见于书店柜台上、各家期刊上、幼儿园的墙壁上,以至于小朋友自己的习作中。

      是不是我自己出了问题?我暗自苦恼,直到90年代,我们有机会读到世界图画书大师的优秀作品——多么有意思的世界!我和许多同行都被深深击中——这是一个非常鲜活的、充满神奇想象的迷人世界。而且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独具面貌、饶有趣味的心灵舞台,不同的画家、作家将自己的感悟,用儿童的思维方式、游戏性地一幕幕为我们上演。这些书让我真正有机会返回童年。让我的心柔软下来,回到那个对于孩子来说真实的、但并非现实的世界。而构成这个世界的元素,并不尽然是“美丽的大眼睛、甜甜的笑脸、色彩鲜艳的花衣服……”这些优秀的图画书作品纵有奇特的想象,但在情感上恰恰是朴素的,并不矫饰和夸耀的。这给了我安慰,也给了我鞭策——沉下来,先回到自己,再和孩子说话,即使说得不是最好,至少是没有破坏我与孩子之间的诚实关系,而这个孩子同时也是我自己。

      审美上的趋同产生于我们生长其中的文化大环境,校内美术教育的缺乏活力,对作品评价标准的教条化,图例选择口味的狭窄与浅俗,已经使我们丧失了最好的美育机会(课改之后有一些改观)。而校外所能接触到的图书插画,模式化倾向又相当重。当然,这种模式也会有其时尚性的统一演变——多数是随卡通潮流而动的。稍加注意便会发现,如此环境中成长的我们最能忠实地响应服饰潮流的号召:今年流行尖头鞋——无论高矮胖瘦,不紧紧跟上就好像没有安全感。即使所谓“另类”装扮,也有浩浩荡荡的模仿大军,将其发展为“另一类制服”。人们一旦离开这个统一的审美步调便可能会惶恐、将信将疑——因为我们没有建立自己的判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标尺——我们的审美感官已习惯于冻结。

      不巧我们很快就长大了,我们已身为母亲、教师、编辑,我们无形中又在参与或担当着一批又一批孩子的审美引导角色。这种模式化的审美要紧不要紧?很要紧!

      孩子本无固定不变的口味,在尚未识字的阶段,对世界认知十分朦胧的时期,一定要读好的图画书。因为这是他成长中重要的游戏活动之一。而图画所传递的信息,更直接走进孩子的世界里,参加构筑他想象的空间。因此,给予丰富的高品质的审美刺激,功用不仅在美育,还有助于提高孩子辨别细微差别的能力。我称为“味觉”的灵敏度,只不过这是精神的味觉。将孩子从格式化的“快餐”审美中拉过来,给他们好的,具有鲜活个性的图画书,实现创造性阅读,既可能拓展孩子想象的空间,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着他们丰富而健全的情感世界,真是再要紧不过了!
      怎样寻找比较好的图画?
      首先,好的图画书中的绘画一定不是对文字内容的简单图解。它是画家(或文图兼长的作者)将故事的意图进行了创造性的再现。不仅传达文意,还呈现着文字难以描绘的趣味和美感。它和文字携手共创了一个可以和孩子分享的神奇世界,它几乎是一次奇迹。
     让我们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寻找:
     一、开本;二、结构;三、构图;四、造型;五、色彩;六、细节;七、笔触;
      1.书的开本——主要指比例。图画书的开本应当看它展开之后,一个对页组成的比例。
      如《诺亚方舟》、《图说日本历史》(横16开),十分开阔的页面便于描绘无边无际的感觉,那是幼儿通常不易控制的宏大场面,但适合此类史诗性的特殊题材。而《小老鼠和大老虎》、《蓬蓬头溜冰》(竖16开)或24开如《杂毛猫》,展开之后则提供了比较稳定的空间,无论孩子是坐在父母膝上共读,还是他自主阅读,开本的比例使画幅气氛比较聚,给阅读带来舒适感。
       开本还可以传递出书的某种信息,如《红、黄、兰变变变》系列,随着内容难度的递增,每册开本较前册高出1cm,同时在系列书上端的标志色使用上,高学段总是包含着低学段并递增出一道新的色彩,暗喻学习带来的成长。此外,还有异形开本,比如以小动物的外形作为书的形状,使图书具有玩具色彩。
      2.结构——充分利用图书的翻阅功能巧妙地安排情节的设计。
      图画书的阅读总是伴随着翻页进行的。利用翻页给孩子一次次惊喜,使阅读增添了游戏性,也无形中让孩子们养成顺序阅读的好习惯。《谁在里面》,虽是“东方娃娃”附赠的小小书,但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由一个个小谜组成,是翻页使小朋友得到解谜的快乐。而孩子得知谜底的同时也获得卵生动物分类的知识。
      3.构图——可以进行无穷变化的空间。
      图画书的构图十分自由,完全可以打破客观世界的排列规则。书中一个个虚构的儿童世界很大程度托付在构图上。它可以比真实的世界变化跨度大很多,这是一个荒诞的、有趣的空间,便于儿童的幻想去驰骋的空间。
      如:《玛德琳卡》,在一条普通的街道上住着一位叫玛德琳卡的小姑娘。一天清晨,她的一颗牙齿松动了!她要立刻把这个惊人的消息通知全世界的人!她沿街走去,告诉了开面包店的法国叔叔,卖书报的印度伯伯,开花店的西班牙哥哥……哈!我们的小姑娘透过面包店的小窗户看见了什么?一个广阔的太空:巴黎圣母院立在蛋糕上;埃费尔铁塔座落在松饼上;凯旋门长在一块点心上;还有童话中的“小王子”……它们正和玛德琳卡那颗脱落的门牙一块儿跳舞!此后,她又去过花店,畅游了西班牙的神话世界……书中有两类构图语言——记录我们所看到的;描绘我们所幻想的。前者视角客观,后者荒诞离奇。它们相互交织着给我们的小读者提供了一个近可抚触玩耍,远可神游世界的精彩绘本。
      《鼠小弟的小背心》,妈妈给鼠小弟织了一件小背心,挺好看。小鸭想穿穿,小猴想穿穿,狮子、大象都想穿穿。鼠小弟很慷慨。可是——大家还给他时,小背心已变成了长绳子!这本书的构图是最简单的方法:空白的舞台上全无背景,只有角色——上场又下场,只有红色的小背心没有离开过舞台,它被一次次撑开又撑开。动物们用自己身体的形状直接决定着构图——构图的空和满极富趣味地凸显着。动物的大小悬殊,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
      4.造型——塑造角色的相貌,物体、环境的面貌。
      每一个故事的意图不同,相应地造型必定不同,所传递的情感也不同。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故事被安排在荒野上,主角是野兔。一大一小两只兔子是最自然、最普通的相貌,他们的动作表情都没有被“镜头”关注的感觉。速写的线条,写意的笔法便于动作的变化与伸展。单纯而朴素的用色适合荒野的意趣。没有小花被,没有儿童床,小兔子也没有漂亮的睡衣,只有一丛荒草——对于深厚宽广的母爱、令人疼惜的亲子之情而言,那一切显得多余。方卫平老师谈到此书时,动情地说到“爱得有‘让人心碎’的感觉”。让我们假设一下造型调换、场景更换——置换的造型、场景,还能给你“心碎”的感觉吗?他们担 得动这样辽阔而质朴的爱吗?这便是造型的魅力!
      小知识:我们所习见的格式化造型、均匀而强烈的色彩,一般来源于卡通作品,而卡通片的制作往往是设计师确定一个造型之后,由许多操作人员以流水线的方式来完成千万个动作变化,再连续组合成电影镜头。为方便起见,这个原型设计必须是符号化很强才便于大量复制,否则动作接不上、色彩投不准。而作为纸面阅读的图画书,每一笔都可以是情绪的流动,创造的火花,阅读时是孩子坐在父母的膝上伴随亲人的阅读静静享受画面,我们舍此真是莫大可惜。
      5.色彩——传递情感温度、呈现作品性格、营造画面气氛的重要元素。
      色彩如同音符,红、黄、蓝三色可以变幻组合成无数种色彩,创作一支支美妙的乐曲,画家的笔便是那演奏的手指。
      根据作品的风格、情绪需求,这支曲子可能高吭,可能舒缓,可以幽静,但必须有一个主旋律,这就是色彩中的主色调,它奉献给我们一个主体氛围和意境,在这个主色调的基础上,有一些活泼的面积错落的色彩间或跳荡,使你能够格外地注意到色彩的丰富性。如《小狼灰灰》有很多明丽的愉快场面,但我们注意到它鲜色的配置很少有同比重的大面积,画面多处利用白底,令人感觉到晴朗天气中阳光的照射下(P2-3) (P12-13) (P28-29)小动物的肤色、服装分外明媚轻盈,但用色却不多,也没有脸上涂得红彤彤。对比反面例子:大量的图书、期刊插图盲目地使用鲜艳颜色,则如同噪音、纷乱无序,所有颜色都抢着说话,结果没有一句说得清楚。没有节奏、没有语境,不分轻重导致每本相同,最终使读者留不下印象。大大减弱了色彩的情感传递能力。这是色调的失控。
      再谈《调皮鬼、恐怖心》(P1),夜晚笼罩在蓝灰色中,色彩变化少之又少,使得夜晚分外安静,窗帘中撩开的一小角完全被暖黄色统一(P2)。两个主色调的对比:夜色面积大,室内面积小,将我们的心境定位在夜幕的神秘等待中。随着“恐怖心”的逐渐发威,构图越来越满,白色的面积越来越多(P6-P12)(P12-P13),直到(P21)这个孩子全幅武装起来,发起进攻,画面色彩瞬间变暖——让我们感受到热气和力量。紧接着,暖棕色、深蓝色(P26)、浅蓝色(P27),小主角占据的空间在增长,直到P28,母亲开灯——一片金黄!氛乱的战场与胜利的勇士、忙得快要脱落的睡裤。再让我们退回到室外P29对应P2,最大的差异在恐怖心的表情动态。夜晚在淡淡的蓝灰色中仍然是宁静的(P30),恐怖心仍在游荡(P31)。
    再如:《狼狼》,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调皮的男孩子用明亮的童声在歌唱——声音饱满而清澈。大块黄底色如正午的阳光照在身上,我们太羡慕甜睡的小兔(P1)!被整块划分的纯净度很高的底色(P2-P3),令人兴奋并几欲雀跃——我们正是那叔侄二位,正满怀喜悦去打猎……全书画动物的形态憨实、饱满,笔触十分恣意,活跃度很高。反复出现的红、黄、蓝、白,色纯度很高的背景则奏出畅快的主旋律。
      还有《白兔和黑兔》:朦胧而湿润的林间草地上,灰绿的色调浸染了全书,它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有否嗅到晨雾中青涩的植物气味?好的绘画正是这样关注我们的感觉——或听觉、或味觉、或嗅觉……但一定不是含糊不清的大杂烩——让人什么都没有真正得到。此书还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黑、白也是色彩的一种。它们与红、黄、蓝、绿一样具有自己不可替代的魅力。
      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音域,他们在自己的音域之中可以吟唱得丰富而精彩。为作品寻找适合的作者,便有希望获得较为恰当的意境,准确地传达作品情感。
      6.细节——由画笔来丰富的故事性。
      它能使一个故事丰满,也是给孩子不断带来乐趣的元素。如《大老虎和小老鼠》、《小狼灰灰》细节丰富而细腻的图画,会成为孩子发现和参与其中的游乐场
      7.笔触——情感落在纸上的痕迹。
      可以是勾线的痕迹;可以是涂色的笔触,也可能是撕纸的痕迹。如果由不同材质拼贴出物体,则拼贴材料的肌理也属这种痕迹——传达了作者的心迹。
    如《狐狸》,此书的绘画下笔很重,用色的笔触非常明显,线条几乎象刀的划痕——书中的确有硬器勾划的笔触,所有文字均手写——作者似乎受不了一点机械性的因素出现。速度感很强的笔触送过火红的狐狸飞奔出画面。焦灼的沙漠、浓烈的情感、友谊、信赖、分离、孤独……书中角色的情感世界,在不容分说的笔触中,给我们强烈的撞击和震荡,牵动着小读者为角色的命运担忧。
    《东方娃娃》(撕纸)
      统一标准的画风是否来自于我们想无一遗漏地取悦每一个孩子的愿望?恐怕我们得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或许不是每本书的绘画风格都能同时得到每一个孩子的喜爱,但它只要被孩子接受,印象一定深切——会远远深过平庸的绘画。
      梅子涵老师说过:一个孩子每一天都在向前走去,他清晨睁眼看到的第一个东西,都将变成他身体里的一个部分。我想说,幼儿读物中的每一笔色彩、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便是那第一个东西,它必将变成这个孩子身体里的一部分。鲜花会走进身体,塑料花同样会走进身体。我们不能不竭尽全力为这个孩子创造最丰富的好作品。这些作品分别从各种角度,由各位不同的画家用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与孩子做最朴素的交谈。一天又一天,是一件件不同风格的作品与孩子们共同构筑着他们的情感世界。陪伴他们健康地走过童年。

关键字:早期美术教育,早期教育美术版,早期教育美术,早期教育   美术 语言 阅读